今天也没什么事,出去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从他们的自我描述中,他们曾经或现在就像是森林中孤独的一隅。
这让我想起《周处除三害》中教堂的片段,我们围坐在一起,好像穿着白色的病服,述说着自己的事。
我是其中的一员,我跟他们一样,自然是开心的。
我如是猜测
可能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都是孤独的,只是以不通的形态存在。可能是物质上的孤独,可能是精神上的孤独,也可能像我一样物质跟精神都缺🥲
孤独来源于安全感的缺失,人往往很难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感到自在,所以“孤独”像是一种天然的自我保护。
安全感的建立,就像信任一样,很难建立,可一旦建立之后就难以再次坍塌。
它可以来自物质,物质的安全感来的更为世俗却也更直接更有冲击感。
物质可以是一切附加给自己的能『量化』的物什,可以是一份可观的收入,一个很高的学历,一个崇高的荣誉。
所有能『量化』的东西都相对更「容易」得到,就像你可以通过积累经验获取更高的工资,考更好的学校等。
即使这些你努力也不一定能得到,但它确实更容易,所以我也往往倾向于追求它。
它可以来自精神,精神上的安全感来的更加缓慢却更加艰难跟厚重。
它是一切你能感知却无法触摸甚至表述的东西,它可能是你对一个人的喜欢(舔狗也算,那一刻TA内心也是丰富的🫣),他人对自己的爱,生活阅历带来的自我价值感,阅读带来的超前的人生经验。
它却很虚以至于你无法量化它,就像你没办法肯定你喜欢的那个人喜欢你,别人是否真爱你,你自己的人生境界或觉悟是否真的有提高或受到启发,你感觉好像自己能『感觉』到,嗯,就是这样。
同时它是滞后的,你切切实实能够说出精神「已经」丰富或提升时,往往你已经处于这个状态一段时间了。
所以这个层次的成果来的慢,一般人都很难独自在这条路上走,再加上如今的社会节奏,或许更难了。
我之前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到底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状态,才能把一个千里之外的城市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每次当我以为自己找到答案的时候,就发现会被另一个答案推翻。或许自己以前没再任何一条路上走下去过。
打工人,一起搞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