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看到一个视频讲「扫兴式父母」,排名第一的评论是:「有人看段子,有人照镜子」。
视频中列举里一些「扫兴」的片段,比如孙女花了好长时间给奶奶准备的贺卡,妈妈特地买到蛋糕跟康乃馨给奶奶过生日一个惊喜。
推开门对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年纪里还过什么生日,弄的家里这么乱。 吃饭前想给他唱生日歌,吹蜡烛却说再不吃饭都要凉了。
孙女考了第三名跟外婆说想被认同夸奖,得到的是:”小苹果就考了个第三名有什么好骄傲的,下次考第一”。
跟父母分享自己外出旅游的精彩经历,却被埋怨出去一趟肯定花了不少钱吧。
考了第一拿了奖学金跟家里分享,却被反问:”这么得意,下次还能拿第一吗?”
一种高尚的行为
儿女给爸妈买了一杯他们没喝过的奶茶,30块钱。他们就会说,你们喝吧,我不喝了,我喝点白开水就好了。
带他们出去旅游,外面一堵车,即刻就说:”在外面带着多好啊,非得出来堵车。花那么多钱有啥意思啊”
你给家里炖了好吃的,结果偏偏要吃昨天的剩菜剩饭
他们总是以一种高尚的行为扫兴。
照镜子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考试总是拿满分年级第一。有一次错另一个填空题拿了98还是年级第一。回家后被训了,说我是不是学习不用功了。
再后来我又拿了满分,再后来又没满分了,再次被训了,让我吃饭前先面壁反思,还反问我是不是不想读书了。
那个时候除了一个劲的哭着说:”不是的, 我想读书,我想读书”,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 自那次之后我再也没拿到过满分了。
读书的时候在学校被打了,从来都不敢跟家里说,除非身上有伤被家人看到,然后质问是不是在学校跟人打架了。
我说是他们打我,我没有惹他们。然后质疑并反问到:”你没惹人家,人家怎么会惹你?”。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或许他们可能已经忘记说过什么了, 但却深深烙在了我的身上。
理解高尚
其实不管是父母普遍的高尚的扫兴行为,还是我自己父母在年少时所做的一切,站在他们的角度跟时代背景,都是可以,也应该被理解的。
他们之所以节俭是因为他们经历过真正的苦日子,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享福而是苦尽甘来更想要珍惜。
可能也有上一个旧时代留下的影子,但这也怪不了他们,他们也是受害者。
就像我父母对我的「望子成龙」般的苛刻,也是因为他们上辈子受了太多,希望自己后代能有一条坦途,
奈何自己没有其他能力,只希望儿女能够走上仕途,尽管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那么合适与正确。
不全是谎言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似乎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会说的一句话,然后他们也按照自己的认知在对你好,他们并没有说谎。
可是怎么去定义对一个人算好呢?到时间了催你结婚,督促你买房买车,提醒你存钱?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同的处境,但父母行为却大多统一。
他们想为你好是真, 但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对你好,你们的认知不完全一样。
所以理想是父母应该放下对事情的固执,我们应该放下对父母的偏见,找到一个中间态,才是真正的为对方好.
heal
人都说,小时候在原生家庭里的影响会跟随人一辈子,我不否认。
我可能长得像,但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也不是一个有趣的人。
毕竟我从小就是一个自卑怯懦的好学生,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只是可能在成长中的某个时间节点后褪去了外衣获取了新生。
怕就怕那些骨子里的自卑跟懦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一些不知名的东西再次勾起,陷入那等无间地狱。
毕业这么多年了,事情变化了很多,每每回家,跟父母深入沟通的次数多了, 父母也开始尝试去理解我了。
我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我这些年的努力沟通有效果了, 也可能是他们年纪大了,只有我一个儿子。
说了这么多, 我希望自己能够脱离出自己,不要做一个扫兴式的人,还有反问式、怼人式、挑刺式。